志愿填报篇】
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分高未必肯定录取
在专科批志愿中,第一志愿可谓至关重要。从2008年普通高招提前批、本一批、本二批录取情况来看,通过首轮投档(即第一志愿)录取即能完成招生任务的院校超过70%,尤其是一些生源好的老牌高校,无须进行参考志愿录取即早早完成招生计划。因此,第一志愿务必要选准。
以专科学校A为例说明。该校理科专科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320分,和本三批相差了108分,也就是说,在428分和320分之间的人都可以报考A校。如果A校计划在省内录取200个理科考生,恰好又有200个线上考生第一志愿填报A校,第200名考生的分数为320分,那么由于第一轮投档是按志愿优先投档,这200名都将被A校录取。而如果有位考生的分数为420分,但他是在参考志愿一报考了A校,尽管他的分数比320分高出很多,仍不能被录取。
院校选择有讲究 20分一档拉开梯度
招生老师提醒,考生要注意参考志愿的有效性,建议以20分左右为一档拉开学校志愿的梯度,不要把本科院校的专科计划或是热门院校当作参考志愿。因为近年来本科院校的专科招生计划已经大量缩减。而如海关专科、金融、电力高专等热门高专学校,从历年专科批录取情况来看,从来不招非第一志愿的学生。
比较有效的参考志愿是广播电视大学、华夏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师范类专科学校招收的非师范高职专业、省外高职院校、省外地处偏僻的高专学校和民办学校。而分数较低的考生把上述院校作为第一志愿则被录取的机会比较大。
另外,根据我省的规定,在高职高专批第一志愿报考民办大专的,在第一轮投档时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在参考志愿一报考民办大专的,可享受加10分的照顾并优先投档。
差别5~10分选专业 最好服从专业调剂
有的考生考分达到投档线,被高校调档,却由于专业志愿填报太高或其他条件更好的学生已经录满等原因而未能被录取。招生老师建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要注意专业的冷热,各专业志愿间要有5~10分的距离。
填报志愿不要只选择热门专业,要尽量服从校内专业调剂。如果考生对某个院校的大多数专业都不喜欢,那么最好不要将其作为志愿来填报。如果对院校的绝大多数专业不排斥,最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这样分数较低的考生被录取的机会较大。
对分数较低的考生来说,选择适合的专业要比选择知名的院校更为实用。此类考生报读专科学校要以就业为出发点,为自己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在专科学校能够实实在在地学到东西比名校的文凭更重要。
关注几个重要参数 参照对比准确定位
多位专科院校的招生老师表示,考生在参考院校近年录取分数时,可以算出录取分与当年专科录取控制线的“差值”是多少,然后再对比自己今年的实力做出判断。同时考生可通过各高校招生网站查看各高校近几年在本省的最高录取分数、最低录取分数、录取平均分以及当年高校的实际录取人数,这些都是较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最高录取分数:是指高校在招生年度在某一招生地区录取的成绩最高的考生的分数。考生可根据往年的该校的最高录取分数与自己的分数作比较,然后决定是否报考。
最低录取分数:录取最低分数是指被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孤立的最低分在填报志愿中的参考意义不大,考生不要认为成绩达到了最低分就有可能被录取,这是非常危险的。
录取平均分:录取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所进入高校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处于这个位置,那么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地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考生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实际录取人数:当年高校的实际录取人数在填报志愿中的参考意义在于,使用分专业录取数据时,可结合招生人数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专业统计数据能够反映专业的报考热度,但对招生人数非常少的院校来说,其分专业的录取人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参考意义不大。
福建省近三年专科录取控制线:
2005年:文史类375分,理工类248分;
2006年:文史类394分,理工类314分;
2007年:文史类350分,理工类319分。